外形特征 软壳蟹是蟹褪壳后不久的一个短暂形态。 蟹一生经过13次褪壳,每一次蜕变长大就是新的生命开始一般,在脱壳同时还脱去鳃、食囊、内脏,因而全身没有原来的一丝污垢。软壳蟹在自然界非常难得,因为螃蟹新的外壳会在脱壳的数小时后接触到水而逐渐变硬。软壳蟹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只有在换壳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全身软绵绵的。 营养价值 1.软壳蟹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全身可食用; 2.蟹壳的营养成分:有蟹黄素、蟹红素、甲壳素、几丁聚糖、碳酸钙、蛋白质。 其中, 1)甲壳素的保健功效有: ①调节酸性体质,排出毒素和重金属; ②润肠通便,减少肠内有害物质的吸收; ③降低胆固醇,防止文明病; ④减肥,防止癌症。 2)几丁聚糖的保健功能: ①抗菌、免疫调节作用; ②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③促进细胞活化、调节血压作用; ④预防和改善糖尿病、抑制脂肪的吸收作用。 总之,软壳蟹营养丰富、全身均可食用,含18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除水分外,每100g含蛋白质14.0g,脂肪2.5g,碳水化合物0.8g,含锌14.2mg、钙39.7mg、磷2mg、铁37mg、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核黄素0.0051克等,肌肉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尤其是其软壳富含游离钙,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为儿童增高益智上佳之品。 烹饪指导 1、将购回的软壳蟹自然解冻或微波解冻; 2、解冻后用纸巾或干毛巾将软壳蟹水分吸干; 3、因软壳蟹全身可食用,建议采用酥炸、避风塘的做法。
2011-10-26 admin
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2011年10月12日17:53中国政府网我要评论(13) 字号:T|T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五)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会议研究确定了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三)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国务院办公厅) http://finance.qq.com/a/20111012/005861.htm
2014-08-02 admin
2011年7月15日,浒苔覆盖青岛第一海水浴场,不少游客在浒苔中“游泳”玩耍。据了解,一浴浒苔的厚度达到了50厘米,远远望去,海面如同一片草原。
2014-08-02 admin
中广网消息 中国之声今天(6月30日)10时00分――10时30分,11时00分至11时30分将特别直播《跨越胶州湾》,带您体验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通车现场。欢迎您的收听与关注。 先进独特环保 胶州湾大桥创七项历史之最 青岛胶州湾大桥(青岛新闻网记者 周琦 摄) 青岛新闻网6月30日讯 记者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青岛胶州湾大桥创下多项历史之最,分别是: 最先进――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关键技术为世界首创,解决了水下施工的世界级难题; 最独特――大沽河航道桥和红岛互通立交桥分别为世界海上首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及我国首座海上互通立交桥; 最环保――开 工建设四年多来,对废渣、废油全部集中回收,实现了海洋污染物零排放; 最深――采用开发改进的大直径旋挖钻机施工,钻孔直径和深度分别为2.5米和80.7米,均为国内海上桥梁之最; 最多――大桥海上钻孔灌注桩总数为5127根,居世界第一; 最远――成功实现了海工高性能混凝土900米超长距离泵送,为国内首次; 最高――重达2050吨的60米预制混凝土箱梁吊装高度达58米,为国内外同类箱梁安装的最大高度。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世界第一跨海长桥 创多项工程记录 中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今天起,中国在世界跨海大桥项目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它的名字叫青岛胶州湾大桥。 青岛胶州湾大桥应该说一座非常大型的桥梁集群工程,第一,最先进,水下无缝底混凝土套箱关键技术是世界首创,解决了水下施工的世界难题。二是最环保,开工建设四年多来未对周围的水域造成任何污染,多次获得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三是最长,山东高速胶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第一跨海长桥,总长度是41.58公里。 胶州湾海面上立起了一座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桥标” 中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杭州湾大桥开通后的一年多后,另一座更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今天将正式通车。17年的建设,建设者们在胶州湾海面上立起了一座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桥标”。 天堑变通途,大青岛正式形成 6月30日上午,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山东青岛胶州湾大桥、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将正式建成通车。
2014-08-02 admin
非洲爪蟾:模式生物里的青蛙王子 □ 撰文 / 毛炳宇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是实验胚胎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采用各种胚胎手术或物理、化学的方法来处理动物胚胎,观察、分析其发育的各种现象。那个时间流行的动物模型有蝾螈、蜥蜴、青蛙和海胆等。比如著名的德国胚胎学家施佩曼主要是以蝾螈为实验材料。1924年,他发现蝾螈原肠胚的胚孔背唇具有很强的诱导能力。如果将这部分组织移植到受体胚胎的腹侧,可以诱导形成一个完整的次级胚胎。由于这一重要发现,施佩曼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奖。 然而在当时,实验所用的受精卵、胚胎都是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胚胎材料的缺乏大大限制了胚胎学研究的发展。科研人员要在春天的时候四处寻找野生青蛙或蝾螈,收集受精卵和胚胎,急急忙忙做一通实验,然后在一年剩下的时间里分析实验结果。直到20世纪50年代,非洲爪蟾粉墨登场,才改变了这一尴尬的状况,它也逐渐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角。 帅气的非洲爪蟾 非洲爪蟾,属于比较原始的蛙类,学名:Xenopus laevis,它缘何得名?这和它典型的外形特征是分不开的。“Xenopus” 是拉丁语,意思为“特殊的足”,非洲爪蟾后足发达,有五趾,有发达的蹼,其中内侧3趾末端有角质化的爪,故而得名爪蟾;“laevis”意思为“光滑的”,是指其皮肤光滑。加上非洲爪蟾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故而称为非洲爪蟾,俗名光滑爪蟾、非洲滑蟾等。 我们常用青蛙王子来称呼这个实验室的宠儿,其实它外形上和典型的蛙类有一定的区别,也不同于典型的蟾蜍。它体长6~13厘米,身体扁平,呈流线型;雄性个体较小,体长只有雌性的一半;体色灰色至黑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带状条纹,即侧线,属于感觉系统,可以协助它们感知水中的情况,以寻找食物或逃避天敌。 非洲爪蟾虽然是完全水生性,但是它如果长时间接触不到空气是会被“淹死”的,因为它主要靠发达的肺呼吸。另外,非洲爪蟾虽然贵为王子,但是它的吃相实在不敢恭维。你看它用前肢在水底乱搅一番,一些小动物或其他有机物可遭殃了。如果食物过大,它就用后肢上的爪把其撕碎。这四肢并用的进餐方式让人想起来就忍俊不禁。 非洲爪蟾一岁左右就可以交配了,雄蟾多在初春至晚夏,向雌蟾表达爱意。但它的情话不是通过声囊发出的,因为我们的王子根本不具有这种动物常见的发音器官。它有自己独特的高招,当它看上对方时,就朝着异性使劲收缩喉部的肌肉,这样雌蟾就会听到雄蟾的“甜言蜜语”了。雌蟾如果同意交配就会发出一种快节奏的叫声,不同意则会发出一种慢节奏的叫声,这种行为在动物界中是极为罕见的。雌雄交配后,幸福的产卵过程就成为雌蟾的责任了,它一次可产数百枚卵,粘附于植物上或岸边。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再经过变态成为幼蛙,这个过程需要6~8周时间。非洲爪蟾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存活15年左右,有的可达20年。不过,它一般在壮年的时候,就为人类的科研事业而捐躯了。 有趣的是,在王子的老家——非洲,它还有“夏眠”的习性,当夏季池塘干涸时,非洲爪蟾会在泥里挖一个洞躲起来,处于休眠状态,直至雨季来临。 青蛙到王子的蜕变 1802年,法国博物学家杜丁第一次描述了这一物种,他当时依据的是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的一件标本。为了纪念他,非洲爪蟾的种名后常常标上他的名字。随后人们才对它的解剖学与分类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一时期研究非洲爪蟾的主要是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和动物园的研究人员,研究所用的标本也都是从非洲进口的。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实验室开始自己养殖非洲爪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这一时期,非洲爪蟾被广泛用于医院的早期妊娠诊断,人们对非洲爪蟾的需求大大增加了。这主要归功于英国生物学家霍格本教授。 霍格本主要从事比较内分泌学研究,曾研究垂体切除和外源垂体提取物对蛙类皮肤颜色的调节。1927—1930年,霍格本教授在南非开普顿大学工作,并尝试用当地的非洲爪蟾来开展他的实验。在这一时期,他发现向雌性非洲爪蟾注射牛的垂体前叶提取物会引起排卵。1930年,霍格本教授回到英国,同时也进口了一批非洲爪蟾,养在自己实验室的地下室里,继续进行生殖生理学研究,并优化了垂体提取物诱发爪蟾排卵的条件。1934年,《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他们和另外一家南非实验室的两篇文章,具体描述了利用爪蟾进行早期妊娠检测的方法,即注射孕妇尿(其有效成分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引起爪蟾排卵。这一方法简便易行,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妊娠测试,很多医院都开始饲养非洲爪蟾。由于这一用途,非洲爪蟾在这一时期也从其原产地非洲东南部被输往世界各地,在欧美等地都建立了非洲爪蟾的养殖群体。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方法才被免疫学方法所取代。 妊娠测试试验使人们认识到,通过注射激素,可以随时诱导非洲爪蟾排卵,不受季节限制。这一发现对于饱受材料困扰的胚胎学家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非洲爪蟾卵子和胚胎个体较大,直径可达1.4毫米,很方便进行实验胚胎学研究,如显微注射、胚胎切割和移植等。加上非洲爪蟾很泼辣,容易饲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洲爪蟾逐渐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荷兰发育生物学家纽库普为推广这一模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法伯合作在1956年发表的非洲爪蟾发育图谱与分期标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来之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更依赖于模式动物,研究人员必须统一动物模型,以便将研究方法、试剂标准化,研究结果也更容易汇总、分享。在这一时期,非洲爪蟾无疑仍是两栖动物中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模型。 王子的种种英雄事 非洲爪蟾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脊椎动物的发育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施佩曼在1924年就发现了组织者,但对于组织者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取得突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的施莱克和史密斯教授才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活性素具有诱导能力。他们所使用的胚胎材料正是非洲爪蟾。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找到了组织者中真正的作用分子:BMP信号抑制因子和Wnt信号抑制因子。这一系列的工作也都是以非洲爪蟾为模型进行的。非洲爪蟾胚胎还曾多次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旅行,用来研究胚胎在微重力条件下的发育。 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的哺乳动物。实际上,克隆动物最早是在非洲爪蟾中获得成功的。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生物学家戈登利用非洲爪蟾进行了一系列的核移植试验,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细胞核的发育能力。他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细胞核,然后取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等的细胞核,植入上述处理过的卵细胞内,其中一少部分卵会开始分裂并可发育至一定时期。利用蝌蚪小肠上皮细胞作为核供体,通过连续核移植的办法,戈登成功获得少量蝌蚪,其中有几只成功发育成为成体爪蟾。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克隆动物。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充分证明了细胞核的全能性,也开创了动物克隆的时代。 我们不得不承认非洲爪蟾是戈登的亲密朋友,20世纪70年代初,戈登教授发现,将外源血红蛋白信使RNA注射入爪蟾卵母细胞中,可以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出血红蛋白。此后,卵母细胞表达系统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应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外源离子通道或其他受体基因是目前离子通道或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研究离子通道及神经递质受体的结构、功能及药理作用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真是生物实验的绝佳材料,它除了构建卵母细胞表达系统,还常用于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早在1971年,研究人员首先在豹蛙中发现,成熟卵母细胞中存在一种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未成熟卵母细胞中,会加速它进行减数分裂而成熟。因此他们把这种物质叫作“成熟促进因子”(MPF)。这一结果随后在非洲爪蟾中得以证实。此后,非洲爪蟾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材料。人们发现MPF不仅能促进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也可以促进正常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更有趣的是,卵母细胞中MPF的活性会随着细胞周期而变化,它在卵母细胞进行减分裂前活性最高;而当卵母细胞分裂后,MPF的活性亦随之消失。接下来,研究人员尝试从爪蟾的未受精卵中纯化MPF。但由于MPF的活性测试十分繁琐,它本身又极不稳定,这一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直到1988年,MPF才被纯化,发现它由两个蛋白组成,一个是周期素(一种随着细胞分裂过程而周期性表达的蛋白),另一个是一种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这是细胞周期调控研究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细胞周期的研究。时至今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系统仍然是细胞周期研究的重要材料。 王子的近亲 虽然非洲爪蟾作为动物模型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很难进行遗传学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其生命周期过长,从受精发育至成熟具生殖能力的成蛙需时一年。同时,非洲爪蟾是异源四倍体,多数基因都存在4个拷贝,很难进行遗传突变试验。近年来,另一个非洲爪蟾的近缘品种——热带爪蟾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与非洲爪蟾相比,热带爪蟾个体较小,世代周期短(约4个月),是二倍体品种,因而比较适于进行遗传学试验。它同时也具备非洲爪蟾所具有的实验胚胎学研究优势,如激素诱导产卵,产卵量大等。热带爪蟾的卵直径约0.6~0.7毫米, 足以进行显微操作实验。在非洲爪蟾中建立的实验方法均可直接应用于热带爪蟾中。目前热带爪蟾的基因组测序已基本完成,并有望成为重要的发育遗传学研究模型。但非洲爪蟾卵子和胚胎个体大,可操作性更强,仍是热带爪蟾所不能替代的。 走出实验室外,非洲爪蟾还有一种白化品系——“金蛙”,成体呈黄色,眼睛呈红色。人们赋予它富贵祥和的象征,它也因此逐渐成为水族箱中人们爱不释手的宠物。■ 作者简介 毛炳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德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研究方向为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 (责编 桑新华) [图说] 杜丁(1802年)所描绘的非洲爪蟾,图中正确地描绘了爪蟾的眼睛、侧线,但并没有画出它后肢特征性的爪和蹼。 实验条件下产生的双头蝌蚪 非洲爪蟾的胚胎(放大20倍) 白化系的非洲爪蟾
2010-05-17 maj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