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鲫生物学特性及其苗种培育技术
滁外鲫(ChuzhouCruCianCarp)原产于安徽滁州城西水库,是我国七大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种群之一。2004年,山东省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原产地引进乌仔20000尾进行池塘试养,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
一、滁州鲫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滁州鲫鱼体呈纺锤形,侧扁,头小背高,头后背部隆起明显,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体侧线明显,侧线鳞28~30枚,29枚居多。雄鱼胸鳍尖长,末端达到腹鳍基部,雌鱼胸鳍末端未达到腹鳍基部。
滁州鲫为杂食性鱼类。体长4cm以下时,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单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随着鱼体体长的增长,逐步以大型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滁州鲫生存水温0℃~40℃,最适生长温度22℃~28℃;耐低溶解氧,且在1.5mg/L溶解氧条件下可以正常摄食、生长;适宜pH值范围6.0~8.0。
二、滁州鲫鱼种池塘培育技术
1.池塘条件鱼种培育池以面积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水深1.0m~1.5m、形状呈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平坦,池堤坚固而不渗漏,进排水方便且进水口安装有滤网,池塘四周有水泥板或红砖护坡为佳。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苗下塘前20天~30天,对池塘进行清整,清除杂草、杂物及池底过多的淤泥,修补池堤。放苗前7天~10天,用75kg/亩生石灰或8kg/亩~10kg/亩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3天后,池塘开始缓慢加注新水,至水深60cm,施用经过发酵的牛粪、猪粪或鸡粪200kg/亩~300kg/亩作基肥,培肥水质。
3.鱼苗放养鱼苗下塘时,将装有鱼苗的尼龙袋放入池塘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待尼龙袋内外水温基本~致时方可放苗。体长3.0cm的夏花鱼苗放养密度为1.0万尾/亩~1.2万尾/亩。
4.养殖管理夏花下塘后要进行驯化。驯化时每天投喂4次,按照“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及“中间两次多投喂、两端两次少投喂”的方法,每次投喂60分钟。经过10天~15天左右的驯化,鱼苗能够集中抢食,以后可根据其摄食情况缩短投喂时间。饲料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3%~5%,并根据水色、天气情况、鱼体活动情况和鱼苗生长情况等及时加以调整,在体长3.0cm~9.0cm时,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38%~40%,粒径为60目、40目、20目筛绢过滤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破碎料;在体长9cm以上时,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33%~35%,粒径1.0cm~1.5cm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同时,要调控好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在鱼种培育前期,只注水不扫冰,每隔3天~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5cm~8cm,逐渐提升水位至1.0m~1.2m;培育中期,每隔10天~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cm,换水后泼洒光合细菌2.5kg/亩1次,保持水体透明度25cm~30cm。
日常管理中,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观察鱼类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鱼种培育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应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随时捞出池中杂物。
一般经过6个月的精心培育,体长3.0cm的夏花鱼种可以生长至30g/尾~50g/尾的冬片鱼种规格,作为成鱼养殖的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