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放鱼种注意事项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为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渔塘改造要及早着手渔塘的开挖或改造,确保渔塘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在2米以上,池底要求保水性能好,不渗不漏,渔塘选址要求水源充足且无任何污染,水质良好,且背风向阳。对于老池塘要按照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死水池改活水池,漏水池改保水池的原则,老池塘每年要清除池底淤泥,保留底泥10厘米~15厘米,清淤后要让渔池暴晒几日。条件较好的渔塘也要进行修整,放干塘水,经太阳暴晒或冷冻后挖去过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
清塘消毒一般渔塘致病因子较多,应注重清塘杀菌防病,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渔塘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或漂白粉3公斤~4公斤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应让池塘暴晒几日,并用粑子全池粑动,以达到充分消毒防病的作用;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30公斤~150公斤或漂白粉10公斤~12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洒时要到边到位,尤其是池塘四周容易忽视。
培肥水质新开挖的渔塘或瘦水塘,放种前要早施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施肥量可根据底质、池况及肥种而定,一般消毒后5天后,将渔塘水注满,每亩施入人畜粪肥400公斤~600公斤,直接遍洒池底。在开春后鱼种生长期必须及早强化追肥,可施用化肥,也可利用生物肥进行培水。
鱼种放养搞好渔塘鱼种冬放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把握时机。渔塘的放养有初放和补放之分,必须灵活掌握。一般冬至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水温较低,鱼的鳞片紧密,便于捕捞操作和运输,这样可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同时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此时初放极为有利,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至于补放必须看鱼种的生长情况及池塘情况,随时补放,灵活掌握,及早安排。另外,鱼种放养应选在晴好的天气进行。二是合理放养。放养品种应该根据市场情况、水体资源情况灵活掌握,肥源丰富的渔塘应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鲤、鲫、鲂、鳊鱼等;草源丰富的渔塘应以草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搭配鲢、鳙、鲤、鲫、鳊鱼等。一般吃食鱼与滤食鱼比例:肥水塘为30%~20%∶70%~80%,一般水域为25%~45%∶75%~55%,流水塘或注排方便、水源充足的池塘为60%~80%∶40%~20%。中层与下层鱼比例:滤食鱼为5%~15%∶95%~85%,吃食鱼为55%~65%∶45%~35%。5月份以后也可放养热带暖水性鱼类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以作补放之需,既可增加经营品种和特色,又利于池塘效益的提高。三是把握质量。鱼种要求体格健壮、体色鲜明、健康活泼、无病无伤、鳞片完整、鳍条无损,放养的鱼种规格在13厘米以上,这样的鱼种适应力强,成活率高。四是严格消毒。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可用3%~5%漂白粉或硫酸铜8毫克/升浸洗鱼种10分钟~15分钟。有条件的对18厘米以上的青、草鱼种每尾注射经稀释后的青、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0.5毫升,18厘米以下,每尾注射0.3毫升,以防治出血病。
适时投饵冬季或开春当气温有所上升时,鱼类活动逐渐加大,宜及早开始投饵,以促进鱼类尽快生长。投饵宜投喂营养全面、配方科学的配合饲料,投喂量按鱼体总重量的1%~2%,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同时要坚持定点投喂,使鱼类有规律地进行摄食,投喂次数可根据天气、气温、水质及鱼体等情况灵活掌握,适量投饵,可增强鱼体肥满度,以保证鱼种安全越冬。
加强管理在冬春季节,气温低,对鱼池的管理除按常规要求外,还要注意四防:一是防池水过浅。由于放养时间早,鱼类在越冬期要加强管理,天气晴好时,应适当降低池塘水位,利于水体升温;寒冷天气来临时,应提前加深池塘水位,以利保温防冻。二是防投料过勤。冬春季投喂应把握适时适量原则,不过投料过勤,以免造成浪费。气温高时,可适当投喂,或增加一些豆饼、菜籽饼等,以增强鱼的抗寒能力。三是严防病害。病害注意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同时,还要使用药物进行病害预防,一般在坚持清塘消毒及鱼体消毒的前提下,应及早采取定期药物预防,每半月按亩用生石灰10公斤或0.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一次,同时在鱼类饵料台上挂漂白粉或硫酸铜药袋予以预防。发生病害时,应及时请专业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冬季一般水霉病较为常见,发病时,病鱼游动异常,食欲减退,以致瘦弱而死。其防治方法有: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发病时可按每立方米水水体用五倍子2克全池泼洒,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5分钟。同时要加强管理,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池塘周围注意安静,减少人畜活动,以免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诱发病害。四是防水质变坏。在鱼类浮头或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